当前位置:首页 明星 正文
【韩剧心得】处於灰色地带的他们-《少年法庭》
时间: 2023-02-21 09:01:05 浏览: 498

✡阅前提醒:内有剧透,内文很长,斟酌观看。心得为个人主观感想,可以讨论但请彼此尊重。

《少年法庭》讲述一个厌恶少年犯而闻名的法官到地方法院少年法庭的故事,是一部着重在少年犯罪议题的剧。

虽然说这部剧有些沉重和难过,但这部剧值得省思的地方也非常多。在这部剧我们会看到很多现实的层面,法律未必能保障每个受害者,即使少年犯下了重罪,但少年法还是会优先保障「未成年」的少年,因此判刑的结果未必能使那些少年们真的付出代价。

可是少年犯们真的是罪大恶极吗?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就如同世界并非非黑即白,更多的是处於灰色地带。

我认为少年犯们,就是处於灰色地带的人们。他们的一步,可能将决定他们会偏向黑色地带还是白色地带。

少年法的立意是保障未成年的孩子,虽然在看到部分少年在法庭上的侥幸态度会感到心寒,但其实少年法更多的是保护了那些犯错而想要悔改的少年们。

剧里满强调的是少年犯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残破的家庭,因为没有人及时将他们拉回正轨,所以导致他们犯下了错误。

我也认为原生家庭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影响很大,但不能将所有的错误都归咎於此啊。

出身在残破的家庭,有人仍然能走在正轨;出生在健全的家庭,有人也仍然能偏离轨道。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家人以外,身边有没有一个关心自己、拉住自己的人是很重要的。

如同本剧的一段台词──「家庭和环境对少年们确实有重大影响,但是在众多选项之中选择犯罪的终究是少年本身,恶劣的环境并不会让所有人都选择犯罪。」

案件一延和国小学童凶杀案。(改编自仁川国小女童分屍案)

和真实案件一样,案件的起因是小孩想借手机打电话给妈妈,而犯人跟小孩说因为手机没电了,要小孩跟他一起回家拿充电线,随后犯人便用充电线将小孩杀死,最后将孩童残忍的分屍杀害。

听闻这则案件真凶是两个女高中生令我感到头皮发麻,我甚至无法想像,一个未成年的女高中生怎么能对一个年幼的孩童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

电视剧的开头是一个浑身血迹的少年走在街道上想借电话,但路人都因为他身上的血迹而不敢靠近,最后该名少年到了警察局自首说自己杀了人。

白成友是一个未满十四岁的少年,被诊断出患有思觉失调症,他告诉法官自己是因为病发才会忍不住杀了那个小孩。

这边的内容有点讽刺的是,很多杀人犯或者是犯了重罪的犯人都会以自己患有精神病,又或者说自己神智不清记不得犯案过程试图脱罪。

但是很现实的是,我所听到大部分的案例,犯罪者确实都因此得以脱罪或是减轻罪刑。

并不是每个精神病都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往往伤害人的,似乎都是世俗定义的正常人。

最后案件揭露出真凶另有其人,而原先顶罪的白成友只是帮凶,真正杀害孩童、残忍的分屍的是另一名女高中生韩睿恩,而韩睿恩仗着少年法说服未成年的白成友顶罪,企图让自己脱罪。

这种犯了罪还想玩弄法律的心态实在令人觉得气愤,最后也被法官揭露出他们的手段,让他们得到了制裁。

但是,对於受害者而言,再重的刑责都没办法换回自己珍贵孩子的生命。对於加害者来说不过只是二十年的有期徒刑,但对受害者来说却是一辈子的伤痛。

另外还有一点无奈的是,剧中白成友妈妈一开始的态度其实也反应出了很多家长的样貌。

犯了罪就该赎罪,不该是因为他是未成年的孩子,就能够无罪释放。犯了错当然有悔改的机会,但身为父母,更应该尽到「教导」孩子的责任。

这一个案件戳到我的哭点是受害者的母亲做了便当给沈恩锡法官,便当盒还是该名遇害孩童的,在案件结束后法官用了原本的便当盒装了自己做好的饭菜。那一段让我发现,在沈恩锡看似冰冷的外表底下,其实有一颗柔软的心。

而在看完整部剧后,我才明白当时的她是为什么会这么做。

她不是以一个法官的身分,而是以一个母亲的身分,想安慰另外一个同样失去孩子的母亲。

第二个案件是家暴案,被害者徐有悧虽然曾是少年犯,但她其实一直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徐有悧的奶奶虽然心疼孙女,但是也心疼自己儿子,儿子以前也是家暴的受害者,但是现在成年以后却成为了加害者。

这段令我感到既讽刺又悲伤,徐父也曾是家暴的受害者,最清楚其中的痛苦,但在成年以后他却又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让自己从受害者的身分转换成加害者,这样恶性的循环,是不是又会影响到儿女的下一代?

其中让我感到很难过的是有悧说的一段话──为什么我明明是受害者,但是要逃的人却是我?

似乎也呼应了最后一个性侵案的受害者说的:「我是被害人,但为什么我必须要被别人指指点点呢?」

这不禁也让我联想到素媛案的被害者,为什么要躲藏的是被害者?受害者已经没有办法再像以前一样普通的生活,那个阴影也会终其一生的跟随着自己,但是他们却连想平凡简单的生活着都没办法做到。

徐有悧案件也带出了剧中车法官的家庭背景,他也曾经是家暴的受害者,也曾经是一个犯过错的少年犯,但是因为他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人,所以他有了改变的机会。

说到这就必须提车法官和部长相认那段,画面穿插互绑鞋带,以及部长回忆第一次见到车法官的那个笑容,真的是让我哭到不行。

虽然在这部剧里,车法官的存在圣光的有些超现实,但我想编剧透过这角色想传达出有一个人能好好倾听少年犯的声音。

因为自己曾经是个少年犯,所以他能够同理那些孩子,他能够倾听他们微弱的声音,并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设想。

这个世界,或许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人。

再来第三个案件是蔚蓝青少年恢复中心事件,少女们投诉院长对他们施虐,但后来发现这是少女们的谎言。

这个案件的几个反转都颠覆了我的认知,就像一开始表现的态度最为偏差的少女崔瑛娜,当我看到她背后的故事其实我是感到心酸的。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院长在楼梯间发现她,看见她强忍着泪,手上都是血,院长心疼的抱住她的那幕,我也不禁为这个我一开始感到害怕的少女感到心疼。

但同时我也庆幸的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接住了她。这些女孩们能遇到院长是幸运的,但愿这些女孩在后来能真心明白这件事。

这个案件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是没办法凭藉表面看到的而妄下定论,也没有办法单凭一个面向就认定所有。

就好比说社会大众对犯过罪的少年们,都会抱持着偏见去看待一样。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院长的一段台词──『在家受到伤害的孩子们,往往会有自虐倾向,他们会做出反常的犯罪行为或是跟坏朋友们混在一起。他们也很清楚不能做那些坏事,但他们却明知故犯。他们希望自虐所带来的痛苦,也能对家庭带来伤害,他们为了引起注意,想传达自己的痛苦,希望不要被忽视。其实大部分的不当行为都源自於家庭。』

当时在吴妍知差点被迫援交时,她为了自保打破了酒瓶,手上的玻璃片靠向自己想威胁对方那,我第一时间是感到困惑的,因为其他人如果遇到了相同的事,应该会先把利器指向对方不让对方靠近,但是吴妍知想也没想地就把玻璃片往自己脖子威胁对方自残,当时我不禁有些惊讶。

然而,当后来院长说了这段话,背景画面同时穿插了这幕和瑛娜疯狂的敲门那两段我才恍然大悟。

──『他们希望自虐带来的痛苦,也能对家庭带来伤害,他们想透过这种方式传递自己的痛苦。』

再来是闻匡高中集体舞弊泄题案件。

这个案件也牵涉到本剧的主要角色之一,姜源中部长。因为他的儿子曾经短暂加入这个群组,而这个案件偏偏是部长离职前的最后一个案件。

老实说我一开始看到部长老婆和儿子在那边哭哭啼啼的,我心里第一个念头是这都是他们自找的,也觉得部长也太衰,偏偏在要进入国会前被妻子和儿子拖下水。

但当我看到大儿子也是为了父亲的认可才加入了群组,但因为觉得太对不起父亲,所以只加入一次后就马上退出了群组,当时我也不禁感到心里有些复杂。

大儿子在警局前徘徊,为了赎罪而冲进车阵那段,也让我对这个孩子感到心疼。

我对这个案件还有一个地方很印象深刻的是,部长在儿子出事后看着自己手机儿子传来的关心讯息那段,而部长却连一则讯息都没回,这边令我感到很鼻酸。

庆幸的是大儿子后来还是有清醒,也才有机会挽回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拉回差点越走越偏的部长。

就像我前面说的,很多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虽然就算有理由,也不能成为犯罪的藉口。

但是不代表,不能给予他们悔改的机会。我想,这也是少年法的目的吧。

另外也让我感触良多的是未成年无照驾驶交通事故案件。

一开始我单纯只是以为少年犯又再次犯了错,还觉得一直为他说话的车法官有些傻,但当随着真相浮现出来,又再次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不能说能谅解郭道皙,确实是因为他开了车导致一个无辜的人死去,但是令我感到心酸的是这次的他连赎罪的机会也没有,终其一生成为了植物人。

但令我感到无奈和讽刺的,确实是在法官宣判无罪后,那些在法庭上笑着击掌的那些少年们。

的确,因为开车的不是他们,所以他们觉得不关自己的事。

最后令我感到很心酸的是沈法官对那些少年说的话,当时郭道皙为了保护车上的所有人,所以让自己承受了所有冲击的力道。

少年们在听到这段话后,脸上都失去了笑容。我不清楚他们会不会因此有一丝后悔和愧疚,但是我真心的希望那些少年们能够明白自己的错。

就像沈恩锡对他们说的话──『我不要求你们永远记得,可是你们至少要明白,无论判决结果如何,现在这一瞬间,你们是踩在多少名牺牲者身上,才得以站在这里的。』

后来车法官拿到道皙原本要还他的书,看到里头画线的字句──「人生重要的是逗号,不是句号。所以你不需要焦急,凡是人都难免会失误,不过那些失误,并不代表失败,你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本来这段话是车法官想鼓励道皙的话,而他也真的很努力地想重新生活,想到原本打算重新出发的少年再也没了机会,我也感到悲伤不已。

最后的延和集体性侵案件,同时也带出了沈恩锡的过去。延和集体性侵案件的主谋,也是五年前害她孩子死去的犯人。

虽然当时犯人连十二岁都不到,但倘若当时有好好告诫他们、教育他们,这两个少年是不是今天不会犯下更严重的罪?

当年那个三分钟不到就结束的审判,导致那两名少年在日后犯下了更重的罪,让他们以为法律就是这么简单。

我可以理解罗瑾熙当年的判决,就像她说的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会跟她下一样的判决。

少年法的立意虽然是为了保护未成年犯错的少年,但也是为了给犯错的少年们「教化」的可能。

比起已经成年的罪犯,少年们是最有机会被导正过来的。

就像里面有段台词,如果家庭或学校没有告诉他们犯的错,那么至少法院要这么做。

看着这个案件的被害者在法庭颤抖地说出:「请让我回到以前的生活……」我心里真的心痛不已。

最后罗瑾熙部长在法庭上,以成年人的身分道歉那也让我感到心情复杂。

这部剧是部有深度,也值得一看的剧,我甚至觉得这是一部很适合给父母观看的警世剧。

这篇心得写得很长,但似乎也没什么重点,而且我也觉得这种有深度的剧心得特别难写,很感谢愿意花时间看完这篇文的人,也不枉费我打了一个下午XD

如果对里面改编的真实案件好奇的话,我满推荐大家可以去看H**hADay频道的。虽然里面只有讲到两个案件,但妞的内容整理得很仔细。

我在看少年法庭时一直不懂里面的一号、十号这些审判的内容是什么,妞在这部影片有稍微说明,非常推荐大家观看!(点)

以上纯属个人分享,谢谢大家阅读到最后。

孩子家庭少年儿子法官受害者成年法庭个案部长03-25

看完文章内容还有疑惑?点这里 【在线咨询】 与专属顾问一对一沟通解答你包括收费、对比、排行等所有问题!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